2009艺术长沙四张“脸”与“艺术北京”遥相呼应
 

 

  与“艺术北京”形成一南一北,遥相呼应的“艺术长沙”第二届展览上周在湖南长沙掀起一股当代艺术狂潮。参展的岳敏君、隋建国、曾浩、“他们”组合、杨福音五位(组)艺术家,再次以高规格、大规模的中国当代艺术姿态涌入长沙,150余件涉及绘画、雕塑、装置等当代艺术不同领域的作品,其受欢迎程度是记者始料未及的。其一,嘉宾阵容强大,易英、吕澎、傅申、展望、殷双喜、王鲁湘、谭天、杨卫、孙振华、皮力、王音、方力均、张晓刚、毛焰、李路明等悉数到场。其二,市民热捧。24日上午,记者看到等待看展的观众队伍,从湖南省博物馆门前排到长沙烈士公园足有五六百米长,显现出长沙市民参与艺术活动的热情。艺术长沙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艺术,更多展示了长沙的文化新内涵——开放的、时尚的、包容的。今年的“艺术长沙”到底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视觉?


  《场景》系列,共带来21件近四五年来的作品,代表了岳敏君10多年来对艺术新的思考和表达,其中90%的作品是首次亮相。岳敏君是一位直面现实的艺术家,《场景》系列通过对中西方艺术史上的名作进行解构“雅搞”,保留下原来的背景,让画中人物一一离场。从思想立意上看,这是岳敏君对历史画中人物真实性的追问,人物不是在《场景》系列中减弱了,相反,是更加强烈、更加突显了。他通过这些人物失踪的历史事件在《场景》系列中创造出了一个特别的“寻人启事”。


  什么是长沙的精神,一座城市的形象和质感如何用艺术的语言陈述?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兼雕塑系主任隋建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解读。此次他特意为“艺术长沙”创作了雕塑作品《长沙的沙》。今年夏天,隋建国专门到湘江橘子洲头,顺手在湘江捞起一把沙,其中有一粒,洁白的,在阳光下耀眼,这是一粒经过了多少年江水洗礼的沙,看着这粒沙,人们不难想到历史,想到人生。于是隋建国的灵感从这粒沙上升华了。他把这粒沙放大了10000倍,经过电脑三维处理,激光切割,用一块块钢块塑成了一粒巨大的、钢性的、不朽的沙,通过质和量的锐变,给观者提供了更多的言说空间。

 
  被称为“画布上的玩家”的曾浩,将人与物以平等的方式,散布在象征宇宙(或仅仅是人世)的画布上,造成一种强烈的“虚拟空间”的“真实”感。对人际关系“疏离”的描述,是曾浩作品的出发点,他一方面坚持绘画的创作方式,一方面又拓展为雕塑、装置等立体空间艺术的领域,承载着以往的创作线索和脉络。此次曾浩的参展作品为一件大型装置《美丽的树》,意在表现当代社会人与环境的彼此疏离,强调了文化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急迫与必要。
 
 
杨福音:似古新风
 
 
  杨福音是参展艺术家中唯一一位中国画画家,他的作品乍看酷似八大山人的画风,把你引到八大的世界,其实又不是八大的世界。仔细观摩发现,他更多的是从民间瓷画、漆画、玻璃画吸取了养分,画面呈现出更真实、更本真的一种状态,人体作品还具有现代构成的意识语言。据悉,他的绘画在材料上下了工夫,在处理过底色的宣纸上,等将干未干时,他以最简约的、概括的中锋线条在宣纸上游走,水墨线条在纸上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美,这种美既有古典的传承,也有现代的美学新风。
 
 
  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长沙人,客居广州16年的艺术家杨福音是一位充满中国趣味与活力的艺术家。杨福音艺术馆2006年在长沙烈士公园年嘉湖畔成立。杨福音在中国画上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,提出反线描画法,不但继承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,同时开拓了中国绘画的新领域,对人物画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,他的画纯粹简约,充满现代感。无论是人物、山水,还是花鸟,都让人过目难忘,诞生了一种新的中国画的美学风范。

 

责任编辑:admin